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订阅本站

首页 | 合作 | 房产 | 科技 | 商业 | 产经 | 生活 | 家居 | 家电 | 股市 | 业界 | 数码 | 网络 | 通信 | 企业 | 收藏 | 餐饮
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 > 业界 > 正文

四张图表穿透芯片短缺原因

2021-07-02 09:16:43 来源:
内容摘要:   昨天,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下属期刊IEEE Spectrum通过图表回顾了全球半导体短缺的开始与原因,并分享了相关的数据。根据数据,汽...

  昨天,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下属期刊IEEE Spectrum通过图表回顾了全球半导体短缺的开始与原因,并分享了相关的数据。根据数据,汽车芯片市场相对较小,仅占9%左右的市场份额。在短缺发生时,这使得汽车厂商无法从晶圆代工企业获得足够的芯片。美国咨询公司Kearney也针对这一问题提供了解答方案。

  一、200mm晶圆厂新增较少,厂商囤积加剧短缺

  最先发生芯片短缺的领域是汽车芯片。

  根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数据,虽然汽车芯片市场每年增速在10%左右,但是整个汽车芯片市场为395亿美元,只占全球芯片市场的不到9%。计算机、无线设备、消费电子芯片市场则分别为1602亿美元、1267亿美元和601亿美元。

  但另一方面,全球汽车行业雇员数量超过1000万人,使政府和社会对该行业比较重视。

  这导致在汽车行业因为疫情取消芯片订单后,其订单的优先级低于智能手机、电脑等厂商。而各个汽车厂商的停产、停工消息放大了社会各界对芯片短缺的关注。

\

  ▲全球芯片市场份额(来源:IDC)

  在技术方面,因为汽车芯片的安全标准较高,其芯片制程在40nm以上,工艺较为成熟,已经有15年的历史,通常采用200mm晶圆(8英寸)。现在中国台湾台积电、韩国三星电子2家晶圆代工厂商可量产的制程为5nm,采用300mm晶圆(12英寸)。

  由于晶圆厂成本巨大,半导体制造厂商往往优先建造更先进的300mm晶圆厂。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EMI数据显示,2022年200mm晶圆厂数量将增加10座左右,只有300mm晶圆厂新增数量的一半。

\

  ▲200mm晶圆厂新增数量(来源:SEMI)

  虽然40nm及更旧制程的晶圆厂新增数量较少,但是市场需求却比较多。IDC数据显示,使用40nm及更旧制程工艺的芯片占总装机量的54%。相比之下,先进制程只占17.5%。

  这种需求和产能的不均衡也是40nm芯片短缺的重要因素。

\

  ▲按芯片制程划分的装机量(来源:IDC)

  需要指出的是,在短缺发生后,很多芯片采购商都开始囤积零件,以保证自身的供应安全。但是这也加剧了短缺问题。

  美国半导体营销、咨询公司Semico Research的总裁Jim Feldhan谈道,虽然很多产品市场需求没有太大的变化,但一些客户开始双重订购零部件以增加其库存。

  美国咨询公司Kearney的美洲首席合伙人Bharat Kapoor则强调,汽车行业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增加库存,也需要和芯片行业建立更加直接的联系,以防止未来再次发生短缺。

  二、政府、企业共同发力,半导体设备支出或创新高

  在半导体短缺的风暴下,各国政府开始重视半导体供应链的建设和安全。

  美国正在推动价值520亿美元的半导体激励法案,目前已通过众议院表决;韩国政府则提出了“K战略”,将在未来10年内和韩国半导体企业一起投入4500亿美元。此外,欧盟、日本也提出了相应的半导体激励计划,想要保证自身的半导体供应。

  各国政府的激励方案也促进了半导体厂商建厂、扩产的积极性。台积电、三星、联电、格芯等半导体厂商都公布了自己的扩产计划。

  SEMI称,截至2022年年底,将会有29家新增晶圆厂开工,40余家半导体厂商扩产。届时,每月新增晶圆产能将超过75万片。

  这也推动了半导体设备的销售金额增长,2020年全球200mm晶圆厂设备支出突破30亿美元大关,并在2021年增加至46亿美元。

\

  ▲200mm晶圆厂设备支出(来源:SEMI)

  SEMI半导体高级负责人C hristian Gregor Dieseldorff说:“全球IC产能建设会将当前十年的晶圆厂投资推向新高。我们预计未来几年将看到创纪录的(半导体设备)支出和更多新晶圆厂的公告。”

  结语:短缺问题仍存,或许可以更早被解决

  在成熟制程投资额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汽车与家电行业的生产已经受到了较大影响。甚至有企业的高管认为,短缺甚至可能将持续2-3年。

  但是也有消息称,联电将在2021年扩充28nm制程产能,或许会对当下的短缺问题有所帮助。这可能代表部分厂商即将完成扩产,或许短缺问题会更早得到解决。

关键字: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时代财经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时代财经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新闻纠错: time@timefocus.c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