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脉画上绘万州美景,以叶作画写春秋(图)
山水、风景、人物、诗词……一张薄如蝉翼的树叶,也能承载这份美丽。近日,在民间工艺美术展览会上,三峡叶脉画惊艳亮相。谁能想到,在一片巴掌大的树叶上,竟能绘制出如此丰富的大千世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叶脉画在万州也有了传承人,吴洺合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传承人,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精心制作的"叶脉画"已上千幅。
记者 骆 勇 摄
吴洺合是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工作人员,出身书香世家,从小受艺术熏陶,很爱收集民间工艺产品。2003年,吴洺合在扬州游玩时,一次偶然中发现了树叶画,这是一种把画印在树叶上的工艺,其美与自然的巧妙结合,令他叹为观止。回家后,他便捡来树叶试着创作。也就是在创作树叶画时,吴洺合偶然发现被虫吃掉叶肉的树叶更好着色,裸露出来的叶脉也非常漂亮,便大胆创新,把树叶画改成叶脉画,决定以叶脉为纸,在上面写字画画。
做叶脉画,第一大难题便是制作具有透明薄瓤能够吸附颜料的叶脉。为了得到这样一张完整无缺的叶脉,吴洺合尝试了各种方法,也试验了无数次,但最终都无法得到满意效果。最后,他利用化学和手工工艺结合的方法成功去掉叶肉,得到具有透明薄瓤的叶脉。
从2004年开始,吴洺合大把的业余时间便用来制作"叶脉画"和树叶画。在叶脉和树叶上挥毫泼墨,风光无限的山水、楚楚动人的仕女、古典优雅的诗词,或呈现在了薄如蝉翼的树叶叶脉上,或表现在古朴厚实的树叶上。这让吴洺合惊喜不已,决定一门心思传承发展这项民间工艺。
然而,新的问题又来了:制作好的叶脉画和树叶画容易变干变脆,也易受潮腐烂。这对吴洺合来说,保存叶脉画和树叶画成了横在眼前的又一难题。为此,他搬来亲戚朋友,为叶脉画和树叶画的保存方法出谋划策,在几十次的试验失败后,心灰意冷的吴洺合几乎欲放弃了这项工艺。最终,在翻阅大量资料,参考古今中外对植物类手工艺品的保存法,进行数次苦思冥想之后,经过各种材质的对比试验,终于利用生物、物理原理,采用手工技法,成功研制出适用于叶脉画和树叶画的保存法,使其具有不干不脆,耐腐不潮不霉的特性。
成功解决了两大难题,吴洺合制作叶脉画和树叶画从此相当顺手。到2010年时,他创作的叶脉画和树叶画已上千幅,一些文化市场上也有了叶脉画和树叶画的影子。如今,吴洺合的叶脉画和树叶画也开始走进坊间。在成功举行了2次展览后,在今年年底,吴洺合还将开办一次叶脉画展览,让更多市民一饱眼福。
"作为民间工艺,我也想为地方文化作出一点贡献,在叶脉上绘制的内容,将更多的反映三峡特色。"吴洺合介绍,他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是万州民居画,目前他开始了万州老八景新八景系列的叶脉画,欲把万州美景在叶脉上再现。同时,他还正尝试在叶脉上刺绣及在几米长的芭蕉叶上画画,并把芭蕉叶画做成中国传统卷轴画的形式。他希望让树叶这富有灵性的大自然的精灵,以更多的形式来承载美丽三峡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