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了,教育也要“温暖牌”的
假想这样这样一个场景:11月的中旬,灰蒙蒙的天空下着瓢泼大雨,带着强烈冷意的风肆虐的刮着,房间里摆着一些花朵,它们是那么的美丽和娇弱。此时,一个园丁将其中一些花朵扔出了房间,任由它们被风吹被雨淋,嘴里还念叨着:“谁叫你们花没开好,就该在在外面受冻。”
园丁养不好花倒怪花,似乎这样的想象有些荒谬,但是这样的事实却活生生的出现在我们当今社会的教育中。众所周知,老师一直被誉为“辛勤的园丁”,学生也被誉为“祖国的花朵”,近日却频频上演“园丁弃花”的戏码。11月8日,南昌市进贤县第二中学初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安排学习较差学生在教室外面考试。一场考试100分钟,他们就在寒风中发抖。然而,这样严重区分优、差生的事例它并不是首例,“绿领巾”、“红马甲”、“三色作业本”这些标志早已“风靡”教育界,但是这样的事件仍然屡见不鲜,相信以后也将层出不穷。
这样的新闻会让多少孩子寒心,多少家长担心啊。虽然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教育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弊端,考试成绩被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全部标准。但是,前几天不是还有北大毕业的学生打自己的爹吗?那些唯“分”是图的老师们,这就是你们心目中的“好学生”吗?用成绩来为学生划分等级,不仅仅是给孩子贴了一个差生的标签,更是在他们幼稚的心灵上插上了一把尖刀。在他们的内心,他们会觉得自己是被老师遗弃的,从而产生心理上的自卑和自暴自弃。当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为了让孩子成长为人格完善、身体健康、具备一定知识水平的合格公民,而是成为考量老师“业绩”的一个工具,让人情何以堪?又让孩子未来何去何从?
等级思想从古自今都是错误的,我们从奴隶社会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就早已证明了这个观点。但是,21世纪的社会,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诲人不倦”的师者们却将它再一次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教育中。奴隶为什么要反抗,就是因为他们想要获得尊重和平等,学生们也想要得到老师的尊重,没有永远的差生,如果继续有“绿领巾”之类的标签,只会带来永远的创伤。
可怜那些在风雨中的花朵,如果园丁能多给它们一点点关怀和温暖,或许它们也会开得姹紫嫣红。天冷了,老师们让孩子们到教室去考试吧,用耐心和爱心去帮助他们,让他们在温暖的关怀下成长和进步。
冬天来了,给孩子们“温暖牌”的教育吧!
相关阅读:
- 周继坚:教育改革须有系统性设计(2011-09-06)
- 教育部组织学习贯彻胡锦涛清华百年校庆讲话精神(2011-09-27)
- 教育部召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项目推进会(2011-09-27)
- 政策教育使驾驶员态度转变(2011-09-27)
- 弘成教育获“中国最具实力教育集团”奖(2011-12-19)